固定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。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还能保障公共财产的安全性,降低管理风险,提升运营效能。然而,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面临诸如资产登记不全、缺乏统一管理、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。要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,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。
一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
1.明确管理责任
制定明确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,确保从资产购置、使用到报废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人。各部门、各岗位的责任要清晰,避免管理过程中的推诿责任。
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团队,负责日常管理、监督和审计。
2.制定统一的资产分类标准
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质、价值、使用年限等标准,将资产进行分类管理,如高值资产、低值资产、易耗品等。
制定不同类别资产的管理办法,如高值资产需定期检查,易耗品要及时采购与补充。
3.建立固定资产台账
每一项固定资产都应有详细的台账,记录资产的基本信息(如名称、编号、采购日期、使用部门、维护记录等)。
台账管理要做到准确、实时更新,特别是在资产变动时(如调拨、报废等)。
二、规范资产采购和登记流程
1.明确采购流程
采购固定资产时,需确保流程合规、透明,从需求确认、预算审批到合同签订、验收入库,每一步都需要严格把控。
确定采购清单和预算,合理配置资源,避免采购不必要或重复的资产。
2.完善资产验收入库管理
在资产到货后,进行严格的验收流程,确保资产符合采购要求,并及时进行入库登记。
通过条码、二维码或RFID标签为每一项固定资产贴上唯一标识,便于后续的跟踪、管理与盘点。
三、引入信息化管理工具,提高管理效率
1.使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
使用信息化手段,如固定资产管理系统(EAM)或云平台(如云呐资产管理系统)来记录和跟踪每一项资产。通过系统可以实时查看资产使用状态、维护历史、折旧情况等,提高管理透明度和准确性。
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可以帮助自动化计算资产折旧,支持定期盘点、调拨、报废处理等功能,提高管理效率。
2.移动端管理
通过移动端应用让资产管理更加灵活,尤其是在资产的日常管理、盘点、维护等方面,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和更新资产信息。
四、加强资产的使用和维护
1.定期维护和保养
对于重要和高价值的固定资产,建立定期的维护保养制度,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,延长使用寿命。
确定维护周期、负责人,并记录每次维修和保养的具体内容、时间、费用等。
2.使用监控和效率评估
监控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,对于长期闲置的资产要进行及时清理或调整使用方案,避免资源浪费。
对于长期使用的设备,应定期评估其使用效益,如是否需要升级、替换或报废。
五、优化资产盘点与审计
1.定期盘点
固定资产应定期进行实物盘点,确保账实相符。可以通过手工盘点或电子盘点(如RFID、二维码)相结合的方式,提高盘点效率和准确性。
对于价值较高的资产,每年必须盘点一次;而低值资产则可适当延长盘点周期。
2.异常资产处理
在盘点过程中发现资产丢失、损坏或闲置的情况时,要及时采取措施,如通过内部审计、资产追踪、整改方案等手段解决问题。
对于长期闲置的资产,要考虑报废或调拨使用,避免长期占用有限的资源。
六、加强人员培训与意识提升
1.定期培训管理人员
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,提升其专业能力,确保他们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、管理流程、信息化工具的使用等。
培训内容应包括资产登记、使用、盘点、报废等各个环节,帮助管理人员清晰理解责任和操作流程。
2.增强员工资产管理意识
普及资产管理知识,提高全体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。对于使用固定资产的部门,要定期提醒其注意资产的正确使用和保管。
建立资产使用规范,确保每个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都能遵循资产管理的制度,减少因人为原因导致的资产损失。
七、加强固定资产报废与处置
1.明确报废标准
根据资产的使用年限、性能和维修成本,明确固定资产的报废标准。对于无法继续使用的资产,要进行报废处理。
报废资产应经过资产管理部门、财务部门的审批,并有详细记录和处理流程。
2.资产处置的透明化
对于废旧、闲置的资产,应采取公开、透明的处置方式,如拍卖、捐赠、转让等,以避免出现资源浪费或不合规行为。
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,不仅能够保障公共资源的安全和高效利用,还能有效提升单位的运营效率。通过完善管理制度、规范采购登记流程、加强信息化建设、合理的使用和维护策略、定期盘点及加强员工培训等措施,能够形成一个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,确保资产得到最佳的利用与维护。同时,引入现代化管理工具,如固定资产管理软件(EAM)等,能够大大提高管理效率,减少人为疏漏,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迈向精细化管理的目标。
点击开通免费试用: 点我试用
友情链接: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| 工单管理系统 | 运维管理系统 | 数字孪生 | ITSS工具 | 动环监控系统 |